English

《神曲》早期流传中国小考

1998-06-17 来源:中华读书报  我有话说

近年来,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、著名翻译家田德望先生以耄耋之年从意大利文直接译但丁名著《神曲》的伟大举措,受到世人的瞩目和来自意大利的关注,他的精美的译文和荟萃众家之长的详尽的注释为读者和论者所称道。

众所周知,但丁的《神曲》是同荷马史诗、莎士比亚戏剧、歌德《浮士德》、塞万提斯《堂吉诃德》相媲美的世界名著,是屹立在欧洲文明地表上的一座巍峨雄伟的高峰,几百年来吸引着世界各国无数的文学攀登者。本世纪,中国的一代代学人也尝试着向这座高峰挺进,在征服人文峰巅的旅程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。这里,我想梳理一下但丁《神曲》早期流传中国的史实,以记录下这些中国先行者的足迹。

田老在《神曲·地狱篇》的《译本序———但丁和他的神曲》的结尾提及《神曲》最初在中国流传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掌故,于是我就根据田先生的提示,顺藤摸瓜,将所得的一些小小的收获奉献出来,以就正于方家。

在《译本序》里,田老说,他的友人山西大学常风教授写信告诉他,我国最早提到但丁和《神曲》的是钱单士厘所著、1910年出版的《归潜记》。钱单士厘是我国最早尝试将《神曲》译成中文的翻译家钱稻孙先生的母亲,她1908一1909年曾随出任清廷驻意大利公使的丈夫钱恂旅居罗马,因而有机会接触异邦的文化和艺术。幼年的钱稻孙当时随父母侨居罗马期间即读《神曲》原文。据我所知,更早尚有曾留学日本的王国维在其著名的《红楼梦评论》(1904年载于《教育世界》)中就已提及但丁的《神曲》:“至谓《红楼梦》一书,为作者自道其生平者,其说本于此书第一回。‘竟不如我亲见亲闻的几个女子’一语。信如此说,则唐旦之《天国喜剧》,可谓无独有偶者矣。”这里,王国维将《神曲》同《红楼梦》并举,其着眼点是但丁对贝雅特丽齐的精神恋爱在其创作《神曲》中所施加的重要影响。除王国维外,当时注意到但丁的还有马君武。他在诗作《祝高剑公与何亚希之结婚》(1907年1月发表于《复报》)中亦化用了但丁因贝雅特丽齐而创作《神曲》的典故:“罗马诗豪说但丁,世间童孺皆知名。自言一卷欢神曲,吾妇烟时披里纯(按:后五字为英文‘inspiration’一词之音译).”“但丁”这一译名当以此处为最早。此诗今收《马君武集》,改题作《贺高剑公新婚》。以上是对常风教授的考证所作的一些补充。

另外关于钱稻孙所译的《神曲一脔》,田老在《译本序》里介绍说:“钱稻孙先生幼年随父母侨居罗马,当时即读《神曲》原文,归国后,陆续将一、二、三曲译为骚体,于1921年但丁逝世六百周年之际,用《神曲一脔》的标题,发表在《小说月报》上,1924年出单行本,为《小说月报丛刊》之一,译文典雅可诵,注释较详,可惜后来搁置未续。”这里的叙述与事实稍有出入。田老说钱稻孙仅用骚体译出前三曲,“可惜后来搁置未续。”实际上,继《神曲一脔》之后,钱稻孙又译出两曲,连同前三曲,合在一起,1929年刊载于上海《学衡》杂志第72期,不过此时已将大量的注释删除,仅保留骚体译文,间或作一二注释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,钱稻孙还曾尝试用译《神曲》的本事创作杂剧《但丁梦》,可惜在《学衡》杂志上仅发表了第一出《魂游》,载该刊第39期(1925年3月)。钱氏是否将此剧写完,尚有待进一步考证。另据《学衡》第72期《编者识》提供的材料,钱稻孙“又曾译但丁《新生篇》VitaNova之一部(为民国十五年秋徐志摩与陆小曼女士在北京结婚之贺章),惜其稿已遗失”。最近出版的《吴宓日记》所载吴宓在徐、陆二人结婚之日(1926年10月3日,星期日)的日记,证实了《学衡》编者的说法:“下午二时半,至北海公园门口,立待久之,Winter乃与楼君至,遂同入,至董事会,祝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之礼。梁任公主婚,致训辞,晤相识人士极多。又得读钱稻孙所译但丁《新生》二曲Dante’s‘VitaNova’以为贺礼者。”吴宓对但丁也是甚为推崇,《学衡》第41期就曾刊有他译的美国但丁学家葛兰坚(Grandgent)所作的《神曲》英译本导言———《但丁神曲通论》。因此吴宓和他主编的《学衡》能注意到钱稻孙的但丁译介也是在情理之中的。

《学衡》对但丁译介的重视还表现在有关插图的刊发上。在第39、41、72、73等期均刊有多幅关于但丁的插图,分别出自乔陀(Giotto,1276-1377)、谢飞(Sheffer,1795-1858)、德拉夸(Delacroix,1798-1863)及英国画家罗色蒂(以上均采用《学衡》杂志中的译名)之手。

又据新近去世的赵萝蕤先生的回忆,她在清华大学外国研究所读研究生期间(1932-1935),“还跟吴可读老师读了英意对照的但丁《神曲》,唯一的同班生是田德望学生。与他同窗是在清华三年中的最大收获之一。”《神曲》成为大学课堂里的研读对象,时已是30年代。虽然是名副其实的曲高和寡,但毕竟播种孕育了本世纪一部伟大的译品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